Movement创始人被曝操控空投套利6000万美元,引发社区信任危机
加密社区爆出重磅消息:根据Finder.ai创始人Sam Thapaliya公开指控,Layer2项目Movement Labs创始人Cooper Scanlon涉嫌通过操控空投流程,非法获取高达6000万美元的代币收益。
这一事件迅速在X平台、论坛和社区传播,成为近期链上最具争议的“技术套利与治理欺诈”典型案例,也引发外界对Web3透明性和公平性机制的深度拷问。
空投操控具体手法曝光
据Sam Thapaliya披露,Movement团队内部构建了大量“类真实用户地址”(模拟多签参与者与社交绑定钱包),并通过脚本精准控制交互频次、交互对象及活跃度。
核心问题在于:
这些地址集中获得大量空投额度;
并未真实参与生态或提供流动性;
实质由团队控制私钥并最终套现。
Sam称:“这些看似合格地址,都是为空投分配算法量身打造的‘影子地址’,Scanlon用它们完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链上资金挪移。”
社区与投资方迅速响应
爆料发出后,Movement社区Discord与X频道陷入混乱,多名用户质疑官方为何未及时公开相关数据并审计空投分发逻辑。
部分参与过早期测试的用户指出,他们虽然真实交互,但获得的空投额度远不及部分“新注册未发声”地址,怀疑数据确有内控操作痕迹。
与此同时,部分知名加密基金已要求Movement公开内部地址结构与空投脚本机制,并有LP质疑是否存在信息披露义务问题。
Cooper Scanlon回应:否认操控,称“行为合法合规”
面对指控,Movement Labs创始人Cooper Scanlon通过社交平台回应,否认有意操控空投:
“所有空投发放均基于链上交互数据,策略算法由独立团队执行,不存在‘预留份额’或‘内部套利’。”
但这一回应未能平息质疑。社区质疑为何链上活跃度与实际分发数据严重偏离,尤其某些“僵尸钱包”获得数十万美元空投后迅速销户。
空投制度的“信任危机”:技术可审计,伦理谁守?
本次事件再度揭示当前空投激励机制存在三大核心漏洞:
透明算法与执行隔离:用户无法验证策略背后是否有“人为设计权重”;
内部人员角色缺乏公证监督:私钥操作与地址归属界限模糊;
多账户批量脚本难以识别:目前反女巫机制仍局限于“弱身份绑定”。
业内人士建议,未来应引入:
第三方审计团队独立参与空投地址抽样;
引入零知识验证技术确保交互真实可溯;
加强DAO对创始团队“治理特权”的追责能力。
结语
Movement Labs空投操控风波,不只是一个团队的道德滑坡,更暴露出整个Web3生态在空投设计、内部治理与信任机制上的系统性脆弱。
当“去中心化”成为包装工具而非规则守护者,项目方的每一次越界操作,终将摧毁自己赖以生存的社区共识。
- 本文标签: 币圈资讯 数字货币知识 数字货币
- 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btcbca.com/article/6822
- 版权声明: 本文由黄昏信徒原创发布,转载请遵循《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4.0 国际 (CC BY-NC-SA 4.0)》许可协议授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