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创

清崎再度力挺比特币:现在不买还等啥?致富机会唾手可得

《富爸爸穷爸爸》作者罗伯特·清崎(Robert Kiyosaki)再次成为加密货币圈的热门话题。这位畅销理财书作家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:“现在靠比特币致富,简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,我真的搞不懂还有人不买?”

他的直白言论再次引发市场热议,也让比特币是否仍是“普通人通往财富自由通道”的讨论持续升温。

清崎为何如此看好比特币?

清崎在过去数年持续表达对美元体系的担忧。他强调:

美联储持续量化宽松导致货币贬值;

政府债务已不可逆转;

传统银行体系效率低下、风险高企。

在他看来,比特币拥有以下优势:

供应稀缺:永不增发的2100万枚总量机制;

去中心化:抗审查、抗操控、不依赖央行;

全球共识:成为年轻一代认可的数字资产“黄金”;

机构入场:比特币ETF通过、主流公司持仓不断扩大。

清崎甚至直言:“如果我今天30岁,我不会买房地产,我只会买比特币。”

“易如反掌”的财富通道真的存在吗?

清崎的观点固然极端,但他提出的逻辑却越来越难以忽视:

自2023年起,比特币价格翻了数倍,从低点反弹至10万美元以上;

全球金融不确定性推动对“硬资产”的需求;

ETF、主权基金、养老金等机构陆续建仓,使得比特币逐渐主流化。

也就是说,投资比特币正从“对抗系统”变为“跟随趋势”。

当然,“易如反掌”只是清崎个人表述,市场仍存在极高波动性与政策不确定性。

为什么还有人不买比特币?

尽管比特币已不再小众,但仍有很多人持观望态度,原因包括:

不了解:缺乏对区块链和数字资产的基本认知;

不信任:担心被炒作割韭菜,误信比特币是骗局;

不确定:担心政府干预或技术风险;

习惯路径依赖:更偏好房产、股票等传统资产。

清崎对此回应也极具讽刺意味:“90年代不懂互联网的人,如今还在写信;2020年代不理解比特币的人,将错过一次重构财富的机会。”

从个人理财到宏观布局

清崎不仅倡导个人购入比特币,更建议家庭理财结构做出调整:

黄金+白银:作为实体硬通货对冲手段;

比特币+以太坊:作为数字资产战略配置;

美元现金比例下降:避免法币贬值带来的财富缩水。

他的投资逻辑越来越接近“资产防御型策略”:不是短期投机,而是建立抗击全球金融不确定性的堡垒。

清崎对比特币的力挺看似激进,实则折射出主流理财理念正被重塑。在这个货币贬值、全球去信任化趋势持续深化的时代,比特币被越来越多人视为新一代的“数字黄金”。

而他那句“我搞不懂为什么还有人不买?”背后,是对大众认知惰性与信息落差的辛辣讽刺。

对普通人而言,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该All In比特币,但至少,应当开始认真思考它在资产配置中的意义。

罗伯特清崎今(26)晨在社群平台X发文表示:我真的搞不懂,为什么还有人不买比特币、也不长期持有。就算只买0.01枚比特币,两年后都可能价值非凡……甚至让你致富。

罗伯特清崎发表上述言论之际,正值比特币价格回稳、重返109,600美元,摆脱稍早川普扬言对欧盟课征50%关税所引发的市场动荡。

罗伯特清崎近年来频频唱多比特币、看空美元,他去年3月就曾喊出「比特币年底目标价30万美元」,但随后修正为「2025年上看35万美元」,同时警告「美国货币体系」岌岌可危,建议投资人「囤积实体黄金、白银和比特币来自保」。

在最新的贴文中,罗伯特清崎再次强调比特币作为「长期财富工具」的潜力,并形容比特币价格波动就如同「人生道路有起有落」,呼吁大众不要错过「史上最容易致富、实现财富自由」的时机。

然而,在市场气氛转趋乐观之际,也有分析师发出警讯。B2 Ventures创办人Arthur Azizov指出:比特币既已创下历史新高,接下来的所有价格预测,其实都属于「理论推演」,因为从这个水平开始,比特币已无历史图表可供参考,价格发现进入全新领域。

Arthur Azizov认为,在目前市场情境下,比特币确实有可能在今年底、明年初站上13万美元,但也提醒:一旦出现修正,比特币仍有可能回落至6万甚至5万美元区间。

正文到此结束
本文目录